大寒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 大寒的由来是什么

导语: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存在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了 。实际上,24个节气出现的时间是不相同的,有的出现会比较早,有的就比较晚,而部分节气其实对人们有特别的意义,所以过得比较隆重 。接下来我们我们要迎来的是大寒节气,那么,大寒的由来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大寒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 。
大寒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 , 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 , 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
【大寒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 大寒的由来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 。干支历将一岁(摄提)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十二月令),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 , 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称月建) 。在传统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 , 如《易·说卦传》:“艮 , 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 , 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 。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北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 循环往复 。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采用土圭测日影(平均时间法)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 。“土圭测日影法”划分的节气 , 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1645年起沿用至今)订立的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 , 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 , 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 。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当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 。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 。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
大寒的风俗
大寒习俗
吃糯米饭
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有大寒吃糯米的习俗 , 这项习俗虽听来简单,却蕴涵着前人积累的生活经验,因为进入大寒天气分外寒冷,糯米是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 。糯米饭的做法五花八门,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
吃八宝饭
大寒节气,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 之后便是来年立春 。因为已接近春天,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 。民俗称“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致 。
八宝饭,大寒节气习俗食物,是汉族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 , 江南尤盛 。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 , 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 。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大寒节气严寒之际吃八宝饭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 , 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 。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 。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 。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
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 。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 , 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
到了腊月,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 , 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 , 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 。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
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 。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 , 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 。
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 。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 , 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 , 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 。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
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 , 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 , 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 , 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
除此之外 ,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 。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路上 , 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 , 讨得新年好口彩 。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大寒节气到来 , 稻香村、稻香春、桂香村等老字号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消寒糕”,在稻香村翠微店里 , “消寒糕”都摆在柜台的最明显的位置 。

大寒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 大寒的由来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