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可以提前几天 清明节饮食习俗

由于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区提前3-4天去扫墓,而有的地区则提前10天扫墓 。不过,清明节扫墓尽量提前一些,因为在民间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早清明,晚十一”,意思是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 ,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上坟可以提前几天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明上坟可以提前几天1、新坟提前扫墓时间
新坟指埋葬未超过3年的,笫一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10天的某一天吉日进行扫墓;笫二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或当天;笫三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后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 。
2、旧坟提前扫墓时间
旧坟指埋葬超过3年的 , 旧坟扫墓的时间 , 选择在清明节前后10天的任意一天 , 不必选吉日 。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节当天扫墓并不是越早越好 。需要根据自己情况 , 最好是在5-7点,即卯时 。扫墓并不一定非要在上午进行,一般在上午8时至下午3时之间都可以,只要不是天未亮或者太阳已下山就行 。
清明节饮食习俗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 , 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 , 这便大功告成了 。
2、艾粄(bǎn)
【清明上坟可以提前几天 清明节饮食习俗】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 。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 。艾草泥剁好后 , 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 。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 , 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 。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 。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 , 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 。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 , 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 , 更像水饺 。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
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 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 。
2、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四月清明 , 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所以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 , 春雨飞洒 , 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4、荡秋千
秋千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 。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
5、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 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 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
总结:清明节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 。

清明上坟可以提前几天 清明节饮食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