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包虫病病因,肺包虫病的原因

【肺包虫病病因,肺包虫病的原因】

肺包虫病病因,肺包虫病的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肺包虫病的病理病因 , 肺包虫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肺包虫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棘球绦虫主要有以下4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 , 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对人危害最大 。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为狗或狼 , 中间宿主以羊为主,还包括牛、马、猪、牦牛或骆驼等有蹄动物 。多房棘球绦虫终宿主为狐、猫、狗及其他肉食动物,中间宿主是以鼠类为主的啮齿类动物 。它们的虫卵随同宿主的粪便排出,污染水源、草场和食物 。虫卵被吞食后,在中间宿主的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肠系膜小静脉血管,侵入各器官和组织的毛细血管 。定居寄生的主要部位是肝、肺,其次是脑、纵隔、胸壁、膈肌等,并可相互转移 。侵入器官的六钩蚴常受单核细胞攻击,其中不少可被消灭 。存活下来的继续发育,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期称棘球蚴(俗称包虫),通常为单房型,以囊泡状态寄生于宿主体内;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期称多房棘球蚴,又称泡球蚴,为许多泡囊性侵蚀结构寄生于宿主组织内 。囊泡内含原头蚴头节及胶状物 。中间宿主动物的内脏被狗或狼等动物吞食,原头蚴即可在小肠内的发育为成虫,完成其生活循环 。
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的成虫寿命不长,但棘球蚴和泡球蚴在宿主体内可以生存很久 , 20~30年并不少见 , 常以囊肿或囊泡及子囊、孙囊的形态在肺、肝、脑等组织中存活 。
人因密切接触狗或羊,或饮食不洁,误吞虫卵而感染 。据调查,终宿主(狗)排出的粪便中常有成堆的虫卵,提示虫卵颗粒飞扬,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造成感染 。无论男女老少均为易感人群 。该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球,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
二、发病机制
六钩蚴进入肺内发育,其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多数六钩蚴被杀灭,仅少数存活 。约在3周后发育成囊状体,直径约2mm,其周围可有肉芽肿改变 。至第5个月 , 直径可达1cm,此时开始产生育囊和原头蚴 。多数幼虫在5年左右死亡,但少数继续生长,形成巨大囊肿,容积从数百毫升至数千毫升不等 。囊状体及周围组织形成囊肿,囊壁分内、外两层 。外囊为人体组织反应形成的纤维包膜 。内囊为虫体本身 , 又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质地脆弱,极易破裂;内层为胚层,又称生发层,能产生育囊、原头蚴及子囊 。育囊、原头蚴及子囊可以脱落 , 漂浮或沉淀在囊液中称为囊砂 。子囊又可产生孙囊 , 在较大、较老的囊泡中可有数百个子囊 , 子囊相互撞击或囊壁震动可产生棘球蚴囊泡震颤 。原头蚴如播散到中间宿主的其他组织内可形成继发性囊肿,如被终宿主吞食,则可发育为成虫 。生发层分泌囊液,为澄清水样液体,呈微碱性,pH值7.6~7.8,含有氯化物、卵磷脂、蛋白质、葡萄糖、钠、钾、钙、磷、非蛋白氮、尿素、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等 。囊液中含有毒性白蛋白,可能是囊肿破裂、囊液漏出时产生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 。囊液中含有十几种抗原,以弧-5抗原和抗原B为主 , 另外生发层和原头蚴亦具有抗原性 。囊泡因损伤而退化或自动死亡后,囊液逐渐被吸收,其内容物转变为浑浊胶冻样,最后变性、干酪化、纤维化而形成结核瘤样包块 。母囊和子囊均可有钙化,外囊壁钙化者少见 。本病常为慢性经过,多年无明显症状,呈亚临床带虫状态 。但当含有原头蚴头节的囊肿合并继发感染 , 或因外伤破裂时,可促使棘球蚴或泡球蚴在胸内扩散感染,引起急性肺脓肿、脓胸、脓气胸或血气胸;如一旦破入心包,可突然发生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威胁病人生命;有时囊肿破裂 , 大量囊液、碎片涌入气管内,可造成窒息死亡,如果能度过急性危险期,囊液及其碎片等内容物经气管全部咳出,则有可能获得痊愈 。由泡球蚴所致者临床情况较为复杂,预后可能较差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肺包虫病病因,肺包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肺包虫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肺包虫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肺包虫病病因,肺包虫病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