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下的鹅毛大雪其实是什么 鹅毛大雪真的是大雪吗

大雪节气马上就要到了,冬天人们期盼的鹅毛大雪也希望早点到来,我们通常用鹅毛大雪来形容大雪,那么,冬天下的鹅毛大雪其实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
冬天下的鹅毛大雪其实是什么通常我们看到的“鹅毛大雪”其实并不是一颗雪花,而是由许多雪花粘连在一起而形成的 。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此时的雪花晶体很容易互相联结起来,这种现象称为雪花的并合 。尤其当气温接近0℃,空气比铰潮湿的时候,雪花在下落过程中的并合能力特别大 , 往住成百上千朵雪花合成一片“鹅毛大雪” 。因此 , 严格地说,“鹅毛大雪”并不能称为雪花 , 它仅仅是许多雪花的聚合体而已 。
鹅毛大雪真的是大雪吗?
人们常常将雪的晶体大小和积雪深度 , 看作评判降雪量的标准 。而实际上,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在12小时或24小时内将雪采集后化成水测量得到的数值 。
雪的晶体大小无法反映降雪量,如果以鹅毛状飘落 , 它会很快在地面形成积雪,但是这样的雪比较干燥、水分较少,只要稍微用手一捏便没有了,如果雪片小而密集,雪就比较‘瓷实’,含水量高 , 降雪量也就比较大 。
雪花的晶体的大小,与冰晶形成时的云内温度密切相关 。有研究显示 , 当冰晶形成时,若云内温度在零下15度左右 , 对应的雪花体积最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积雪深度与降雪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如果雪松软湿度小,就容易形成较厚的积雪,当环境温度维持在零下4度以下的时候,1毫米的降雪基本就能够带来1厘米的积雪,地面温度在0度左右的时候就相对要温暖一些,湿润的雪花带来的积雪就不足以观赏,能够很快融化 , 这时候虽然积雪深度小但降雪量未必就小 。
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度以上时,会使雪花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气象预报一般采用24小时降雪量标准,分为小雪、中雪、大雪和特大暴雪四个等级,如果有降雪而没有形成积雪,一般称之为"零星小雪" 。
【冬天下的鹅毛大雪其实是什么 鹅毛大雪真的是大雪吗】

冬天下的鹅毛大雪其实是什么 鹅毛大雪真的是大雪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