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爱新觉罗氏简史:从崛起长白山,到最终走向消亡( 四 )


在政治上,清朝前期对皇族成员限制严格,不允许他们干政,即所谓“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的政策。也就是不赐予实际封地,只予高爵厚禄,以防出现诸藩割据一方、尾大不掉的局面。诸皇子分府后,当然无郡国可就,只在京师建邸而居。清廷并不以此为满足,还制定了一系列“毋许”的条例限制王公贵族的行动自由。
如“王公毋许游观禁地”,“王公家中毋许容留匪人”,“王公毋许与外人交接请托”,“王公宗室训课子弟应延请正人”,“王公毋许与内廷太监往来”,“王公毋许滥收太监”,“王公毋许遣太监出口”,“王公毋许僭用越分之物”,“藩封府第不应有外旗谙达”,“诸王毋许与朝臣交往”,“王等毋许接收嘱托名条”等等。这许多个“毋许”,将王公置于动辄获咎的尴尬境地。
一直到雍正帝即位,创立军机处,从怡亲王允祥开始,到后来的恭亲王奕 、醇亲王载淳、庆亲王奕劻等,诸王先后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而秉持大权。但是在皇权威慑下,可以说从未有过亲王专权、擅权、乱权的现象。可是到第二代醇亲王载沣担任幼帝溥仪“摄政王”以后,却一意孤行,偏要将已经相对分散的中央和地方大权,集中到以自己为首的几个亲贵手中,而这些亲贵除了血统高贵外,多为纨绔子弟,毫无施政经验,最后落到天怨人怒的地步,以至于王朝灭亡。
必须澄清的一点,清朝皇帝对王公贵族严格约束,只是不允许他们干政,在物质待遇上则一向是务求其优。这些王公贵族被集中豢养在京城,享受种种特权,终日笙歌燕舞,锦衣玉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又一代,除了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外,一辈子浑浑噩噩,不识人间烟火,也不关心民间疾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同时,也就蜕变为社会寄生阶层。清朝末年,在京城的皇族成员已近5万人,如果将他们的妻妾计算在内,总人数约有7万。如此众多的人口都需要国家“恩养”,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沉重负担。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不论清朝在制度建设上如何努力,在专制制度下都无法解决因权力来自皇权所酿成的弊端。换句话说,制度建设的出发点既然是为了维护特殊集团利益,也就无法遏止以权谋私、贪腐现象的蔓延。
【 崛起|爱新觉罗氏简史:从崛起长白山,到最终走向消亡】其结果,不论如何努力去“亡羊补牢”,漏洞依旧越来越大。而集团攫取的权力、金钱、美色,最终在社会动荡或巨变中失去。这是爱新觉罗皇族留给后世的一个沉重教训,也是中国历代王朝都无法摆脱的一个铁律。

【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