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5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5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文章插图

八、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
明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据《明史·百官志》记载有妇人科 。此期妇科专著较多 。薛己著《薛氏医案》 , 成书于公元1528-1544年,即医案16种 , 凡28卷,大旨以命门真阴真阳立论,对妇科理论也有重要影响 。万全著《广嗣纪要}、《妇人秘科》,成书于公元1549-1615年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女科》,成书于公元1602-1607年 , 其中对妇科疾病的治疗论述甚详 。武之望著《济阴纲目》,成书于公元1620年,书中广集别说,细列纲目,资料较全,但少有己见 。李明珍著《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 , 并著《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其对月经理论和奇经八脉的论述,对中医月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赵养葵著《邯郸遗稿》,为其晚年作品,赵氏独重命门学说 , 在《邯郸遗稿》中又有发挥 。张介宾著《景岳全书》,成书于公元1624年,全书凡64卷,有《妇人规》3卷,强调阳气阴精互为生化,形成了全面温补的一派,这对妇科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楼英著的《医学纲目》、李梃著的《医学入门》、龚信著的《古今医鉴》等,对妇科疾病也有精辟论述 。
此期 , 中医学对肾及命门学说的研究和阐发,从理论上给妇产科以重大影响,但未能引起妇产科临床的广泛重视 。妇产科著述虽多,而大多数著述局限于对前人论述的整理 。
九、清代与民国(公元1636-公元1949年)
清代将妇产科统称为妇人科或女科 。清代妇产科的著作较多,流传也较广 。傅山的《傅青主女科》 , 系后人辑录而成,书中辨证以肝、脾、肾三脏立论 , 论述平正扼要,理法严谨,方药简效,更有独到见解,影响久远 。萧赓六著《女科经纶》,成书于公元1684年 , 内容较丰富 , 间有己见 。亟斋居士著《达生篇》1卷,成书于公元1715年,论胎前、临产、产后调护之法,难产救治之方,平易浅近,尽人能晓 。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成书于公元1742年,此书由国家组织编写 , 内有《妇科心法要诀》,集清前的妇产科大成,理法严谨,体例规范,通俗广传 , 成为医者必读的参考书 。沈尧封著《沈氏女科辑要},公元1850年由王盂英校注刊行,全书计2卷,最为晚出,而颇多新说 。其他著作,如陈士铎的《石室秘录》、徐大椿的《兰台轨范》、叶天士的《叶天土女科》、沈金鳌的《妇科玉尺》、吴道源的《女科切要》、陈莲舫的《妇科秘诀大全》等;专论胎产的有阎成斋的{胎产心法)、汪朴斋的《产科心法》、单养贤的《胎产全书》、张曜孙的《产孕集》等 。

5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