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血糖的解决办法

血糖检测恐怕是实验室检测中最古老、最成熟的项目之一,一个现代化学检验实验室,如果连血糖都测不准,恐怕实验室要关门了 。不过,还真有人怀疑过我们的血糖结果不准 。

持续低血糖的解决办法

文章插图
一名患者连续查了3天的血糖,结果总在3.1~3.5 mmol/L 。低于正常参考值(3.9~6.1 mmol/L),患者无任何低血糖的表现,难道真的是我们检测系统出现了系统误差?
当日所有的患者Glu结果的分布图 , 但两者都没有问题 。为证实我们没有搞错患者的标本,把标本找出来,让大夫仔细察看 。我们用的是带分离胶的真空促凝采血管 , 血样在原始的真空采血管中,经过离心血清在凝胶的上层 , 红细胞在凝胶的下层 , 中间有惰性凝胶层隔开,不用将血清倒入另一个试管中,管上有原始的标签 , 避免了多一道工序可能造成的差错 。
这时,发现这个标本有些奇怪 , 离心后红细胞层怎么这么高?一般若从输液管中取的红细胞层较低 。血红细胞层高是为什么?难道是红细胞增多症?
查看病历中血常规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Hct)为68% 。我心里盘算着:如果患者早晨7点抽血送至实验室到离心前需时l.5~2小时的话,这么高的Hct再加上7月份的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Glu大概要下降20%~30%,那么,这本身的Glu应该在4.0~4.5 mmol/L 。
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可能的原因,嘱咐护士明天再重新抽血,然后立即送检(不要等服务中心的人员来收取标本),立即安排给予检测 。第二天的结果出来了,果然:Glu 4.4 mmol/L , 把结果交给护士 。护士问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一方面要服务中心的人员及时送检,另一方面恐怕也要特事特办 。
1.影响血糖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标本采集时间、检测方法的性能、离体后葡萄糖酵解,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血液离体后葡萄糖的分解 。据资料,在室温下血液离体后血糖每小时下降大约7%,且与环境温度以及红细胞压积(Hct)有关 。
本案中,室温较高,Hct高 , 使血糖酵解超过每小时20% 。患者红细胞异常增生 , 且血清未被及时分离并在较高的室温下被搁置导致糖消耗增加 。因此要求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及时检测 。卫生部临床生化标本采集行业规范中规定 , 要求标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至多不超过2小时 。
2.为有效减少血液离体后葡萄糖的分解,专业的真空采血管厂家推出了含氟化钠(NaF)的真空抗凝采血管 。卫生部临床生化标本采集行业规范中规定也要求葡萄糖的检验采用NaF真空抗凝采血管 , 但据资料证实,在采血后最先的60~90分钟NaF并不能有效阻止葡萄糖分解,只有在90分钟以后直至第3天,NaF可以抑制葡萄糖的酵解 。因此,真正有效抑制葡萄糖分解的方法 , 还是应用真空物流系统及时送检、及时分离血清(浆),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
【持续低血糖的解决办法】3.以往检验科在查对血样信息时,包括有无溶血、脂血、凝丝 , 完善检验后质量控制的环节,看来也应查看Hct是否太高太低,以便发现红细胞增高症、贫血或者在输血管中采血等情况 。

持续低血糖的解决办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