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怎样确诊


糖尿病肾病怎样确诊

文章插图

糖尿病肾病怎样确诊
1、糖尿病肾病怎样确诊
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才是最为可靠的糖尿病肾病的确诊依据 。这些检查主要包括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这时则会出现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mu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尿白蛋白排泄率一直大于200mug/min或检查尿蛋白呈阳性,则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若体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那么此时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晚期 。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表现 。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便方法,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所以血糖的测定是此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
2、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
2.1、容易疲倦、乏力 。一般发生肾病就会有很多的异常情况发生,尤其是患者会容易发生困倦的情况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有:容易疲倦、乏力 。这可能是最早的症状,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因为能够引起疲倦乏力的原因实在太多了 。
2.2、脸色发白 。发生疾病,就会变现在脸上,尤其是肾病的发生,就会出现脸色发白的情况 。脸色发黄或发白,这是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这是由于贫血所致,肾功能受损常常伴随贫血,但是贫血的发展也非常缓慢,一段时间里反差一般不会太大,常常引不起重视 。
2.3、泡沫尿 。部分患者尿中出现泡沫与尿蛋白相关 。早期主要是运动后蛋白尿,为预测DN提供线索 。随病程的发展为持续微量清蛋白尿,以后尿清蛋白及总蛋白均逐渐增加,约1/3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
3、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危害
3.1、感染: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影响抗体形成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甚至诱发败血症 。
3.2、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尤其是膜性肾病发生率可达25%~40% 。形成血栓的原因有水肿、病人活动少、静脉淤滞、高血脂、血液浓缩使粘滞度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过高及v、Ⅶ、Ⅷ、x因子增加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血液易发生高凝状态等 。
3.3、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症及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发生冠心病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心肌梗塞发生率比正常人高8倍 。冠心病已成为肾病综合征死亡原因的第三因素(仅次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方法
限制蛋白质:糖尿病肾肾病患者在早期便应限制蛋白入量,给予低蛋白饮食 。临床糖尿病期患者蛋白摄入应限制在每天每千克体重0.8克,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质摄入应限制在每天每千克体重0.6克 。另外患者处于肾功能不全后期时,不应再使用低蛋白饮食,以防蛋白质营养不良 。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患者则应增加蛋白的摄入,蛋白质摄入宜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2克 。
必需氨基酸疗法:必需氨基酸疗法是指患者除通过饮食吸收必需氨基酸外,还应应口服或静脉给药必需氨基酸制剂,这是因为即使摄入优质蛋白,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也不到50%,若采用必需氨基酸制剂,成人用量为每天12克~23克,便可保证人体所需氨基酸量 。
摄入足够热量:由于患者热量摄入不足时糖原异生增加,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加快,可产生负氮平衡,使尿素氮浓度上升,因此患者饮食中应给予足够的热量 。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1、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约150ml/分),肾体积增大,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及内压增高 。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正常 。经适当治疗可恢复 。
2、即正常白蛋白尿期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小于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时),运动或应激后排泄增加,祛除诱因后恢复正常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 。血压多正常 。
【糖尿病肾病怎样确诊】3、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尿蛋白排泄量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毫升/分钟,伴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和高血钾,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

糖尿病肾病怎样确诊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