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鉴别诊断儿童白瞳症


超声鉴别诊断儿童白瞳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病由GeorgeCoats于1908年首先报道,故又名Coats病 。大多见于男性青少年,女性较少,少数发生于成年人 。通常侵犯单眼,偶为双侧 。病程缓慢,呈进行性 。早期不易察觉,直到视力显著减退,现出白瞳症或废用性外斜时才被注意 。……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利用超声波诊断儿童白瞳症的方法,对33例儿童白瞳症病例的诊断方法及现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并利用诊断结果对某些病例的超声特征进行了讨论 。结论:超声检查诊断儿童白瞳症有重要价值 。
儿童白瞳症是由多种眼病引起的常见临床体症,由于部分患儿屈光间质不清,给医生的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共探查了33例白瞳患儿,根据各病例在眼部超声的不同特点加以鉴别 , 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中,男性21例 , 女性12例,单眼19例 , 双眼7例14只眼 , 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 5岁 。该组病例中先天性白内障最多,占总数的4600 , 共15例;其次为眼内炎,共9例 , 占288;第3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共5例,占16 Yo;第四位是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st病) , 共3例,占900;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fent HyperplasticVitreous, PHPV)为1例,占3%
我们对白瞳患儿的诊断采用BME-200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lOMHz 。被检查者平卧、闭眼,探头轻置眼睑,做眼球横切及纵切 , 清楚显示眼球内诸结构 。对欠合作的患儿检查前口服6. 5%水合氯醛 , 待患儿深睡后检查 。
结果
【超声鉴别诊断儿童白瞳症】或半圆形光团,回声强弱不一,眼轴长度平均在20毫米左右,5例均有钙化斑,玻璃体光团内发现钙斑是诊断RB的重要标志,术后病理证实5例均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 o
眼内炎为9例,占总数的280o,临床检查均有眼部外伤史,可见外眼红肿 。超声探查发现玻璃体暗区内可探及弱点状回声,活动度大,1例眼轴为19毫米,其余8例眼轴均在20毫米以上 。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st病)3例,占9%,最小的患儿为4岁,最大的为6岁,三例均为男性,3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st病)均合并网脱 。超声探查发现眼底光带变厚,玻璃体暗区内高度隆起的网膜下,致密的弱点状回声随眼球运动时呈流沙样改变 。
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 1例为2个月婴儿,单眼,伴有先天性白内障 。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是原始玻璃体未能萎缩且继续增生得一种玻璃体先天异常 , 在晶状体后形成纤维血管膜或组织团块 。超声探查发现玻璃体暗区可探及锥状条索状回声 , 尖端连于晶状体后囊,另一端与眼底光带相连,眼轴明显变短,为17毫米 。
33例白瞳症中以先天性白内障最多 , 15例中单眼为11例,双眼为2例4只眼,临床体征为出生后晶状体混浊,我们对其中的单纯性先天性白内障进行检查时发现,晶体后囊密度增高,球内无明显异常回声 。
视网膜母细胞瘤(R8) 5例,占总数的160o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J山寸期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是直接危害视力及生命的严重眼病,其中双眼2例4只眼先后发病,最小的患儿年龄为2个月 , 最大的也仅为2岁 。超声探查时发现玻璃体暗区内可探及圆形讨论
儿童白瞳症大多是由家长偶然发现患儿瞳孔发白、发黄来就诊 , 五类白瞳症中除视网膜母细胞瘤(,KB)外,如果能早期诊断,一般都可治愈 。但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B)来说 ,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 , 不仅会导致患儿丧失视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是一种致盲的恶性肿瘤 。据有关文献报道,视网膜母细胞瘤( -KB)病例中,三岁以下患者占80 Yo,双眼发病占l/3-1/4,因此在检查中若发现患儿单眼发病则必须观察另一眼;有时B超下很难鉴别浸润型KB与coast病,此时可借助于彩超 。
总之,B超鉴别儿童白瞳症有其独特的优点,对儿童眼睛无害且可反复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眼部超声动态下观察病变组织结构及血流与CT, MRI相比较更显其优越性 。

超声鉴别诊断儿童白瞳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