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服用汤剂

【正确服用汤剂】

正确服用汤剂

文章插图
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几大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就曾讲:病之愈不愈 。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就指出了正确的服用汤剂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而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病情恶化 。由此可见汤剂服用方法是否正确 , 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如何才能正确服用汤剂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 。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 。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 。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应定时服用 。如遇汗难出者 , 可缩短服药的时间 , 以利于发汗 。
二、正确的服药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 , 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 。凡属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寒则瘀淤,热则沸溢 。凡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 。凡热性病宜冷服(如四虎汤) , 而寒性病则宜热服 , 发散攻下,以助药力 。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之剂则宜冷服 。除烦止渴祛暑之剂宜热服,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 , 功能疏散肌表,宜热服;清热药和消暑药宜冷服 。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 。对于不应冷服的汤剂在服用后会引起胃肠刺激,出现腹痛或呕吐 , 可用生姜擦舌即止 。

正确服用汤剂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