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冬至的习俗


广西冬至的习俗

文章插图

广西冬至的习俗有什么
1、广西冬至习俗有什么
广西冬至习俗有:已嫁妇女于冬至白天可到娘家“吃冬”,但须于天黑前赶回夫家;如不能赶回夫家者,则要到外族人家留宿过夜 。冬至日有集体祭拜宗祠、社公、土地公的风俗,杀猪宰羊,大办酒席,祭拜仪式十分隆重 。冬至节间建醮酬神,称“太平醮”,以村为单位,延僧道,设神醮,吹铜笛,打冬鼓,放铁炮,戴面具跳神,意在酬谢神灵降福,天下太平安泰 。明、清以前,民间普遍流行冬至拜老敬老的习俗,幼辈要向父母、老人、师长拜节并向他们献鞋袜等礼物 。
2、冬至的传说故事
2.1、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2.2、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
3、冬至的别称介绍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 。冬至的起源悠久 。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汉又续沿其制,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 。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 。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 。
冬至各地的传统饮食有什么
1、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
2、闽南: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 。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
3、苏州: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
冬至怎么养生
1、适当补充肉类
狗肉、羊肉、牛肉、鹿肉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御寒效果较好 。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此外,女性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粥品,北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等汤膳能温补血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
2、每天泡脚御寒
寒从足底生,冬季泡脚可以帮助女性防寒保暖 。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 。泡脚水不宜太浅,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 。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袜,帮助双脚御寒 。
3、注意身体保暖
【广西冬至的习俗】女性身体寒凉,最好少吃寒性食物,尤其是常常手足冰凉、易感冒和处于经期的女性 。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统怕冷,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痛经和月经不调,因此,在冬季,女性要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适时加衣,不可为了追求时尚、美丽而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

广西冬至的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